数字化人才

构建数字技术教育培养体系

来源:人民资讯      更新时间:2022/7/11      浏览:

  与消费领域数字化转型主要依靠海量互联网用户的“人口红利”相比,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将更加依赖“人才红利”,拥有基础数字技术与丰富产业经验的复合型劳动力需求激增。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解决人力资源供给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将成为重点工作。

  数字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制约产业升级转型

  当前,人力资源供给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且城乡分布不均,难以满足城乡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

  数字人力资源储备不足问题明显,制约产业数字化的升级转型。当前,我国掌握数字技能并能够有效参与数字经济活动的居民比例大幅提升,但是城乡之间差距依然明显,且整体水平较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距离。尽管2019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从业人员达到673万人,但其中拥有中高级专业技能的数字人才的比例并不高,且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专业数字人才仅占总量的5%。预计到2035年,整个数字化相关领域的总就业岗位需求达到4.15亿,数字人力资源供需矛盾越发突出。

  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在数字复合型人力资源培养规模、结构方面,未能及时适配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需求。在教育培养体系方面,高等教育、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并未及时调整不同专业招生规模与课程设置,在校生数字化复合技能培养严重不足;在社会培训体系方面,缺乏针对务工者、留守群体等弱势人群的公益数字技能培训体系。

  提升国民信息化素养

  开展数字技能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建设更为稳定高速的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打造覆盖城乡的远程教育/数字教育网络与服务供给体系。如建设更为稳定高速的城乡教育专网、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建设覆盖全部行政村的“乡村数字图书室”、社区中心免费WiFi接入点。

  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城乡基础教育、终身学习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健全国家基础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革新数字技术课程培养体系,强化高层次数字人力资源支撑。引导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学科建设,大力培育数字化各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鼓励部分有条件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引入编程教育、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等,进一步提升国民信息化素养、壮大数字化人才储备。

  着力改善农村与偏远地区居民基础数字能力,提升整体国民对于数字经济的认知程度。组织实施面向中小型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务工者、留守妇女等群体的电子商务、网络直播、数字金融等培训,以及面向中老年群体的电脑、手机使用技能培训等。


  • 数字化人才查询
  • 数字化能力查询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shuzifw@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