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应用

科大讯飞副总裁王宏星: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3/9/4      浏览:

  近日,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主题为“经济复苏中的质量变革与合作”。在9月1日下午举行的“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良好实践”分论坛间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对话了科大讯飞副总裁、首席质量官王宏星。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的首席质量官,王宏星如何理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当下火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将给企业质量管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同时,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业内热议的话题,王宏星同时也是科大讯飞的首席信息官,负责企业数字化转型,那么,他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比这一问题?

  大模型改变质量管理:人机交互模式、体系改进,标准提升

  NBD:如今火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将会给企业质量管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王宏星:首先来说机遇。其一,改变了传统质量管理中人机交互的模式,变成了与大模型的协作。比如原来在企业中管质量,在研产供销服管各种过程面对的都是标准、检验、检测等。有了大模型以后,可以变成人和大模型之间的交互。

  大模型可以辅助做很多事,例如质量检验的过程,甚至可以实现全过程、全要素预防性的质量管理。比如可以问大模型,质量水平怎么样、有没有达标,大模型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来成为企业内部专业的质量专家助手,同时大模型在企业内部学习和训练自己的知识库以后,还会变成企业专有的一部分。

  其二,大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大模型有一个自主进化、自主学习的过程。一旦在内部部署私有化的大模型以后,其可以学习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的各种规章、操作规程、要求、改进案例等质量相关知识库,帮助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其三,对企业来说,内部部署大模型后,通过提升标准水平将带动质量水平的提升。

  因为有了大模型后,标准可能要做很大的提升。原来的标准可能是企业的标准。当使用了大模型后,就有可能站在了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因为通用大模型已经达到了像一个博士生的水平,在企业里进行再训练和精调以后,它就达到了一个顶级专家的水平,此时标准就可以来做一些提升,质量水平在各个环节都可以提升。

  再说挑战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大模型包括算力、数据、模型算法,当大模型部署到企业之后,其实最核心的还是企业数据,数据质量、安全、隐私,会对企业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提出挑战。

  另一方面的挑战是关于质量管理人才知识储备的挑战。在企业里做质量方面的人员,大部分对新技术的掌握其实不多,像大模型还是需要有一些很深的技术在里边,所以对质量管理人才的挑战也是不小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学会和大模型来进行交互,学会使用大模型,同时还需要学会如何在企业里对大模型进行再训练和精调。

  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

  NBD:你如何理解数字化技术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王宏星: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假设没有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没有办法去做高质量发展的,不可能还是依靠原来传统的“刀耕火种”,用表格、文档等方式去管理现代化的设备,尤其是像先进制造、智能工厂等加工过程是没有办法缺少数字化的。

  NBD:当前不少企业由于害怕数字化转型投入太大、回报太小而不敢做数字化。作为科大讯飞的首席信息官,在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比如何衡量方面,你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王宏星:第一点,从真实的数据去测量信息化投入产出比,这是完全可以的,行业里有很多测算模型,都可以参考。根据科大讯飞的经验,我们每年的信息化投入产出比基本上都能够达到2:1,就是投一块钱,能给企业带来两块钱的价值。所以大家可能觉得表面上看信息化的投入比较大,但假设仔细计算,会发现产出比投入要大。

  第二点,数字化对企业文化、调性,员工工作意识、工作习惯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企业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会改变一个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改变人和人之间协作的模式。

  第三点,数字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管理效益方面,还会对社会效益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企业能够极大地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的提质增效。此外,数字化还能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与支持,进一步体现出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本栏目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shuzifw@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