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才

AI高层次人才存量不足,高校纷纷抢滩人工智能教育

来源:深圳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4/9/11      浏览:

又是一个新学年,从高考志愿投档线的变化来看,越来越多高分考生青睐就业前景看好的新工科专业。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今年依然呈现大热趋势,一些头部高校的相关专业在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的录取排位持续走高。

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人工智能俨然成为创新领域的核心力量。然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人社部的报告2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供求比例高达1:10。

为应对这一挑战,近年来,增设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的高校日益增多,自2019年人工智能被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从首批建设的35所高校,已增至2023年的超500所高校。

但麦可思研究院推出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由于人工智能专业设置时间较短,人才培养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目前人工智能相关岗位主要依靠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传统专业支撑。另外,高层次人才供需失衡也需重点关注。

传统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提供重要支撑

以人工智能领域的典型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为例,根据就业蓝皮书数据,在2021~2023届从事该职业的本科毕业生,超四成(41.1%)来自计算机类专业。这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占比为16.0%,软件工程专业占8.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占6.7%。这些专业为人工智能领域输送了大量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技能的人才,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

超过一成(12.1%)来自电子信息类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占4.9%,通信工程专业占3.7%。该类专业的学生在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能够为人工智能系统的硬件设计和通信技术提供有力支持。

在此类职业中,自动化类专业的毕业生占比也较高,为8.8%。其中自动化专业占5.6%,机器人工程专业占3.0%。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熟悉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技术,而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则在机器人设计、控制和应用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优势,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相关方面重要的人才来源。

由此可见,传统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设且紧密对接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将逐渐缩小。



高端技术岗位供需失衡较严重

人工智能属于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综合胜任力、创新能力要求更高,岗位更多需要从业者具有研究生学历背景。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根据《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其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从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的比例(0.3%)较低;毕业五年后从事该职业的比例达到1.5%,其中获得研究生学历的占比接近八成(78%)。基于某一流大学硕士人工智能专业生源特点来看,优质本科(一流大学)生源占七成以上。

此外,根据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 - 2020年版)》的数据,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和人才供需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在岗位类型方面,算法研究岗和应用开发岗对学历门槛要求较高,要求应聘者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45.1%和41.9%。这表明这两个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事算法设计、模型优化等核心技术工作。然而,这两个岗位的人才供需比3却仅为0.13和0.17,人才短缺问题比较严重。实用技能岗接近供需平衡,人才供需比为0.98。相比之下,产品经理岗对学历的要求相对较低,岗位的人才供需比为4.52。

从技术方向来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岗位要求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均在四成及以上,其中机器学习方向更是高达50.9%。这些技术方向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和前沿领域,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非常高。然而,它们的人才供需比普遍较低,尤其是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方向,人才供需比分别仅为0.09和0.08,说明市场对这些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远超供给,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全球AI竞争加剧 人才培养加强

人工智能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求贤若渴”状态,不仅在中国普遍存在,在全球范围内亦是如此。斯坦福大学日前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对2010~2022年美国和加拿大新毕业人工智能博士就业去向的分析显示,大部分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工业界,占比从2010年的44.44%持续上升至2022年的70.71%。这一趋势表明产业界正凭借丰富的研究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博士投身其中,弥补巨大的高端人才缺口。



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的短缺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然而,这也为高等教育领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为了应对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机构都开始积极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AI人才储备中抢得先机。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多所头部高校,如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纷纷官宣建立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人工智能前沿创新研究及顶尖人才培养。此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近期发布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中,智能科学相关领域的布局也成为了新的焦点。这些新成立的学院和智能科学领域的扩展,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未来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将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和前沿化。

  • 数字化人才查询
  • 数字化能力查询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shuzifw@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