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教育强国建设的目的是培养一代代健康成长、堪当大任的接班人,而基础就是育心立德,浇根树人。中小学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与技能是中小学教育的责任。
数字素养和技能是青少年必备的核心素养
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体现在关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数字素养与技能。其中,随着机器、数据、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培养中小学生在智能社会中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必须提升他们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数字素养与技能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真伪和价值的判断力,主动积极利用和分享正确的、积极的、真实的、有效的信息,杜绝使用和传播错误的、消极的、虚假的、无效的信息。
计算思维是指在面对和解决真实问题时的思维模式。计算思维是人的思维,是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抽象出问题的形式化逻辑,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并能够迁移解决同一类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在学习、工作、创新过程中,主动积极寻获和利用有效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工具的动机和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习和创新的效率。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同遵守和尊重物理社会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一样,尊重数字空间的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尊重数字空间的版权,维护数字空间的和谐,维护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
提升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是要帮助他们养成正确处理人与机器、人与数据、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建立维护数字空间和谐的意识、品格、能力和习惯。青少年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是未来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责任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近期表示:“要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让青年一代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生态。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明确要求:要建立更加健全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体系。中小学是培育该体系的最好发力阶段,也是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是青少年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的主阵地,教师是带领学生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主要责任人。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关注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抓手。中小学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从功利性教育到培养全面发展接班人的转变,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知识传递为主到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转变,从传统的教育方式到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创新的教育方式的转变,构建新的教育生态。
这种教育新生态的建立,对于每一个老师都是挑战。教师在提升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方面有三重责任、三大任务。
首先,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在中小学,教师都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高度关注和效仿。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表现在:日常教学和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展现出较强的信息敏感性、收集性,整理、分析、分类和使用数据的基本功;训练学生抽象问题、构造解决问题的模型的教学方式;利用在线资源、数字化环境和人工智能平台,开发学习新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带领学生践行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法律的敬畏和对伦理道德的尊重。
其次,教师要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积极利用数字化平台、资源和工具创新教育手段、策略和模式,创设学生真实性学习、项目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和团队式学习的条件。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创新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教师之间通过交流、研讨,不断迭代和优化,创设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模式。
再次,教师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尝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全域全过程,推行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素养评价,通过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服务,实现个性化培养,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将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融入信息科技课程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全面关注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养,其中信息科技第一次作为国家课程独立设课,成为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的载体和平台,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主渠道。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育人价值,关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明确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维度不是分割独立的,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依托信息科技课程,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有三个着力点:
一是正确理解信息科技课程的大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履行信息社会责任。每一个模块、每一个项目、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都要瞄准课程目标,将素养提升融入到教学环节。
二是准确把握学科的六条逻辑主线,即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反映了学科的知识体系,但是在不同的模块中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信息科技课程的六条逻辑主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螺旋上升式过程。
三是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所使用的情景案例必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避免无视学生认知能力教学。信息科技课程在小学低年级(一、二、三年级)阶段,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学生带入数字空间,养成使用数字设备的好习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小学高年级(四、五、六年级)阶段,应让学生接触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引领他们尊重科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初中阶段,要利用互联网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引导学生的创新训练,利用物联网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引导学生的探索实践,利用人工智能应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多角度的赋能应用。
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就是信息科技课程的目标,而六条主线就是学科的逻辑,是服务素养提升的内容,按照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模块设计、教学实施、场景案例选用,则是符合学科逻辑的教学抓手。
(熊璋,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