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点燃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生存技能,数字能力以信息素养、交流协作、创新创作、网络安全、学习和解决问题为核心,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敲门砖”和“驱动器”。农民运用数字能力进行信息处理和实践应用,实现了多领域“信息红利”和“资源财富”的共享,也带动了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显著增长。《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要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促进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多措并举提升农民数字能力,不仅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一、数字能力是推动农民增收的应有之义
(一)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农业收入
数字化转型是赋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民的数字能力,有助于弥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导致的生产效益不高、市场参与不足等问题,帮助农民实现从“产量高”“销量高”到“收入高”的跃升。具体表现在,一是生产层面,数字能力加快了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和应用。通过运用卫星遥感、作物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农民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实现农田智能化管理,促进农田稳产增收;通过操作无人机播撒农药、驾驶自动收割机,不仅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更有助于解放家庭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兼业”收入;通过接入互联网,农民能够免费获取农业技术、政策信息、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等信息,有助于提升生产优势、降低风险影响,实现农业增收。二是销售层面,数字能力推动了农产品电商直播等新经济业态的发展。农民依托电商平台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连接,消除了“空间壁垒”,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和交易成本,扩大销售规模。同时,农民依托信息平台,消除了“信息壁垒”,有利于及时获取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打破以往滞销、被压价的局面,从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收入提升。
(二)提高农民就业率,提升非农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2021年《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助力技能提升,强化就业帮扶,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由于地理位置和设施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信息流通相对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提升农民的数字能力有助于缩小“信息鸿沟”,弥补技能“短板”,改善“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数字能力扩大了农民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数字能力的提升打破了农民依靠社会网络关系就业的传统就业渠道,使就业信息透明化、就业范围扩大化、招聘过程公平化。农民通过就业软件和智慧服务平台,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减少了待业时间,从而增强劳动力市场优势和就业率。另一方面,数字技能提升了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农民通过数字教育平台和线上技能培训,累积起“数字人力资本”,增加了高质量就业机会。随着农民数字能力的提高,农民不再局限于从事准入门槛低、收入不稳定的外卖员、快递员等服务业工作,也可以从事数字化程度高、技能性更强的制造业和新业态,从而实现工作满意度和非农收入的同步增长。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财产性收入
提高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由于传统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不足,使得农民进入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银行存款和国债等低风险、低利润收益模式。因此,提升农民的数字能力,有助于他们优化资产配置,拓宽增收渠道。一方面,数字能力促进了个人理财结构的优化。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民不仅可以在线进行投资经验的分享交流,增强金融素养,还能够及时捕获有效信息,降低投资风险,从而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理财、基金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实现财富积累。另一方面,数字能力加快了土地流转进程。随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结构的改善和农民劳动力市场优势的提升,进一步加快了人地依附关系的解除。通过接入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使土地流转交易更具公平化、透明化、便捷化,显著提升了土地流转效率。同时,数字金融也为加快土地流转提供了资金支持,不仅降低了土地流入方的贷款门槛,也提升了土地流出方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二、数字能力推动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生产层面,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农业生产设备的研发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升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接入规模,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倍增效应。在销售层面,要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基地的建立、电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农村公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空间和动能,丰富农村电商发展的新形式,推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二)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
一是加大对于农民数字技能培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建设数字技能培训基地的“试验田”,以及开拓与当地企业、学校进行合作的“新课堂”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数字能力培育的平台支持。同时,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围绕智慧农业、电商直播、手机使用等内容,为农民提供多维度的技能培训,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二是加快高素质数字人才的引进。通过打造可互动的数字人才队伍,发挥数字人才在农村多领域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和协调联动作用,帮助农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实践环境中巩固提升数字能力,通过“双轮驱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三)推动农村数字金融普及,实现农村金融发展
一是不断优化农村数字金融服务。通过简化数字金融应用流程开发满足农民需求的数字金融产品,放宽农民的数字信贷门槛,使数字金融更加高效便利地进入农民生活。二是加强网络安全宣传。通过金融知识宣传和网络安全宣传“双管齐下”,在深化数字金融普及的基础上,培育农民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事件发生。同时,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和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为农民的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守牢底线,推动农村数字金融普及和经济发展。
【作者:夏会珍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3BJY15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编号:2022CJJ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