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了首批50个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案例涉及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等领域,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和成效。我们将陆续发布,以供学习借鉴。
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之一 | “剑网”行动强化网络版权保护
案例单位:国家版权局
当前,互联网领域版权问题日益突出,网络侵权盗版活动侵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网络传播秩序,制约了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国家版权局坚持营造良好网络版权生态,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版权市场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网络版权保护。
国家版权局连续20年开展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聚焦垂直细分领域,先后针对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云存储、应用程序商店、电子商务平台等领域开展版权专项整治,不断强化网络版权监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推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多维度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一是注重分类规范,先后制定印发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对网络细分领域版权保护工作进行逐一明确。
二是注重分类监管,将3029家大中型视频、文学、音乐、新闻网站平台等纳入版权重点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推动网站平台完善版权管理制度,要求网站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主动下线无授权作品,先后公布重点作品预警名单98批、1291部热播热映作品,推动权利人方与网络服务商建立版权保护合作机制。
三是注重社会共治,充分调动行业协会、企业、权利人版权保护积极性,推动各方成立各类版权保护联盟、建立版权合作保护机制,促进合理高效网络授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主、行业自律与公众监督相结合的网络版权保护新格局。
国家版权局以“剑网”专项行动为抓手,引导网络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2005年以来,查处网络侵权案件11545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1200余件,有力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效发挥了版权保护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作用,网络版权环境日益清朗,网络版权产业健康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之二 | 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案例单位: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
在传统贸易过程中,企业需要向海关、海事、边检、税务、外汇等多个部门提交重复的信息和单证,存在流程环节多、信息不透明、贸易成本高、通关效率低等问题,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监管执法成本。海关总署会同口岸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单一窗口”)建设,全力打造跨境贸易“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图1 “单一窗口”金融服务
我国“单一窗口”是一项跨部门、跨地方、跨行业、跨关境的多跨协同系统工程,依托中央、地方两级电子口岸公共平台,打造全国一体化的“单一窗口”环境,实现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与地区之间系统互联和数据交互。在此基础上,推动口岸相关业务整合、流程优化、入口统一、无纸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一窗提交、一站办理、一口反馈”,进境船舶申报由企业最多跑9次到1次都不跑,150页纸质材料全取消;LNG返税企业申请、海关审核、财政审批、国库返税全流程线上协同办理,返税周期由3个月缩短到10天。
口岸监管部门依托“单一窗口”共享监管执法信息,协同监管更高效,进出口环节41种监管证件中,除3种保密等特殊情况外,其余全部实现联网核查、“一窗受理”。对接金融机构,创新“外贸+金融”服务,运用大数据建模分析为企业“精准画像”,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让经营规范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更容易、更快捷地获得优惠融资贷款,授信平均时间由“月”缩短到“分钟”,惠及39万家企业。对接物流机构,创新“通关+物流”服务,在广州、厦门等地试点建设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程“一站式”通关物流协同服务,空港进出口物流时间最多压缩70%—90%;在沈阳试点建设铁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铁路通关物流协同作业,场站作业效率提升50%。推进国际互联互通,与韩国、智利、欧盟等14个国家和经济体开展贸易单证电子信息交换。
图2 “单一窗口”口岸执法服务
截至目前,“单一窗口”已实现与30个部门的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建成上线了24大类基本服务功能,提供服务事项889项,基本实现口岸执法功能全覆盖,并持续向国际贸易全链条延伸。平台注册用户880万家,日申报业务量2600万票。
图3 “单一窗口”门户
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之三 | 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
案例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全球互联网由几万个不同的网络连接而成,网间互联互通成为实现互联网全球通达的重要基础。在我国,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公众互联网主要通过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以下简称骨干直联点)实现三网打通,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中的跨网通信需求。2013年之前,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设置骨干直联点,较好的满足了当时我国互联网发展需要。然而,随着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网间互联带宽不足、网间绕转等问题突出,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甚至影响到我国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及我国在全球网络地位的提升。
图1 骨干直联点功能示意图
为有效解决骨干网网间流量疏导不畅、路由迂回等问题,更好的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与布局调整需求,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信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支撑产业发展、服务人民生活为总体目标,遵循网络发展客观规律,打造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通过有序增点、合理扩容、按需调度等方式持续优化网间通信质量,保障网间运行安全。
图2 骨干直联点网络整体布局(截至2023.12)
打破骨干直联点在京沪穗三地的传统布局,实施骨干网间架构重大调整,形成区域均衡的骨干直联点网络。2013年以来开展多轮次增设工作,形成高速互联、智能均衡、协同一体的骨干直联点网络,西部十省(区、市)跨网通信不再需要到北上广绕转,减少2000-8000公里的绕转距离,实现网间流量就近高效疏导。
创新工作组织模式,协同多方力量和资源,为骨干直联点建设和运行提供全方位保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地方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专家等多方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清晰高效的工作界面,从顶层规划、政策支持、行业管理、技术论证等多个维度保障骨干直联点网络建设工作高效推进。
图3 网间平均时延优化趋势图
骨干直联点网络有力推动了全国互联网整体架构优化和性能提升,对增强人民幸福感、助力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发展等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一是显著优化网间性能,新增骨干直联点后,全国平均网间时延较2013年优化56%、网间丢包率优化超过90%,极大改善了用户在浏览网页、在线购物、即时通信等多种场景下的用网体验。二是加快推动全国互联网内容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骨干直联点建成后增加本地出省方向,优化了本地网络结构,吸引更多互联网内容部署。据统计,重点网站信源占比排名前五名之外的其他地区,信源占比从2010年不足2成到2023年增加至6成多。三是有力支撑地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骨干直联点后,为贵州、内蒙古等地承接一线城市数据中心溢出需求、吸引互联网企业落地提供竞争优势,助力当地算力规模跃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