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二)

来源:国家数据局      更新时间:2024/12/17      浏览:

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之四 | 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

案例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为群众提供均等便利服务。


1734419798486.jpg

图1 市民群众刷社保卡乘坐公交车


近年来,全国“一卡通”应用体系初步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区域“一卡通”初具雏形,“同城待遇”探索逐步推开,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和应用模式。

一是管理制度创新,建立“法规规章+政府发文+技术标准+应用场景目录”四位一体制度,如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立法实现突破。二是工作机制创新,形成“工作专班+区域协同+全省统筹+部门联动”协同联动机制,如长三角、京津冀、川渝等成立工作专班。三是应用模式创新,拓展“卡码融合+卡网融合+卡端融合”三驾马车模式,探索与政务服务码等融合应用。四是平台支撑创新,强化“平台专区+整合共享+能力复用+数据赋能”纵横内外支撑能力,全面支撑跨地区、跨部门应用。五是服务水平创新,提供“快速申领+联办申领+同步申领+线上申领”高效便捷服务。六是宣传方式创新,开展“新闻发布会+惠民服务季+主题宣传+日常宣传”场景式沉浸式应用服务宣传。


1734419810911.jpg

图2 老年人持社保卡在养老食堂刷卡就餐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持卡人数达13.85亿人,覆盖98.3%的人口,其中10.26亿人在手机中领用电子社保卡,2023年共提供电子社保卡服务151亿次,社会保障卡已成为国家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全面实现。群众持卡或者扫码即可快捷享受身份凭证用卡、缴费凭卡、工伤结算持卡、补贴待遇进卡等95项服务。民生服务“一卡通”场景日益丰富。电子社保卡为国家和28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登录及身份认证服务。各地普遍通过社会保障卡实现本地和跨省异地就医购药结算应用。30个省份的317个地市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28个省份的238个地市实现持卡乘坐公交地铁。30个省份的242个地市已开通凭卡公园入园、景区购票等,28个省份的242个地市已开通凭卡借阅图书、进博物馆/展览馆等。



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之五 | 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

案例单位: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部通过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打造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管理的总枢纽、数据资源和工具组件开放共享的总通道、数字化应用场景的总门户,持续提升数据汇聚、治理与融合、多端场景敏捷构建等基础支撑和智能化应用能力,不断夯实数字中国时空底座。


1734419903567.jpg

图1 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总体架构


一是统筹规划,推动自然资源全面数字化转型。编制印发《自然资源部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总体方案》,确立以安全保障和制度标准“两个体系”为保障,以自然资源“一张网”、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三个一”为基础支撑,构建底线守护、格局优化、绿色发展、权益维护四大主题应用场景的“234”自然资源数字化总体架构,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二是推进数据汇聚、治理与融合,构建全国统一的底图底数底线。形成以三维实景测绘成果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背景,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为反映的自然资源现实状况的统一“底图”“底数”,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和国土空间规划等,为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行为的统一“底线”,持续补充完善用地、用矿、用海以及经济社会人口法人等数据,形成覆盖“地上地下、陆海统筹、三维立体、时空连续”的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要素体系。

三是深化应用,打造智能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平台从数据支撑平台为主向智能化协同化运行平台全面升级,探索构建智能化工具应用,建成道路交通项目智能选址、数据云质检等智能工具模块,推进自然资源行业大模型建设,初步建成耕地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不动产登记与房地产市场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纵向对下统筹管理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对上支撑业务场景应用,横向推动各地各单位共建共享自然资源“一张图”,共用算法、模型、知识、工具、场景等资源的良好数字生态。


1734419916567.jpg

图2 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


通过近十七年建设,自然资源部不断完善全域全周期数据资源体系,建成包含六大类246小类相关数据、1550个核心图层的从山顶到海洋、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的自然资源“一张图”,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现实状况和国土空间格局。随着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等建设应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作为数字中国时空底座作用日益显现。


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之六 | 全国房屋建筑“数字身份证”

申报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种类多样,通过开展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对防灾减灾至关重要。然而,传统人工走访、线下填报的调查方式效率低、数据质量无法有效保证、信息更新不及时,亟需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实施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国家“天地图”为基础地图,统筹制定技术规范、制备调查底图、开发在线调查软件系统,形成了具有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房屋建筑海量数据成果,全国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1734419979461.png

图1 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技术路线


一是优化底图制备。以国家“天地图”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智能解译与人工反馈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制备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底图。部分解决了依赖传统人工遥感解译的工作效率低、房屋建筑底图的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实现了“半自动+人工”的生产、质检流程化的作业模式,不断优化作业过程,突破数据处理效率瓶颈,提高了30%的工作效率。

二是开发统一调查软件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导开发了集数据采集、质检、抽样核查、审核汇交于一体的在线软件系统,采用部省两级部署,实现了普查工作的全流程在线管理。不仅提高了外业调查的效率,还通过自动化质检和抽样核查功能,确保了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是强化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完成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数据的调查成果归集与建库管理,摸清了全国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道路、桥梁及供水设施底数,创建了反映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位置、数量以及属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空间位置与属性信息的一一对应。


1734419990941.jpg

图2 房屋建筑底图制备成果叠加遥感影像示意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全系统260余万人完成全国城乡房屋建筑与市政设施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共组织绘制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图斑6亿多个,共调查城乡房屋建筑3.54亿栋、总建筑面积1280亿平方米,共调查与防灾应急相关的市政道路23万条,市政桥梁9万座,供水管线44万条。通过普查首次构建了全国房屋建筑“数字档案”,为每栋建筑赋予“数字身份证”。同时,普查数据支撑下,制作了房屋建筑白模,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管理打造了坚实的“数字底座”,显著提升了抗震加固、安全管理、城市体检及更新的数据支撑力,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飞跃。



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之七 | 新型基础测绘数据生产服务体系

案例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图中心


数字经济时代,海洋地理时空数据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在海洋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支撑作用。在面临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海洋地理时空数据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与其他生产要素耦合协同程度不高,产品服务种类不够丰富;二是服务与需求脱节,难以满足新业态、新场景需求;三是事业单位数据流通渠道匮乏,制约数据要素的价值发挥。


1734420118805.jpg

图1 海洋地理时空数据库


上海海图中心搭建高质量海洋时空基底,为数据要素保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是搭建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并持续更新全国最大的海洋地理时空数据库,搭好服务数字经济的高质量海洋时空基底,为数据要素保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汇集了全球海图数据、航行指南、全球航线,以及北斗数据、水文气象、航行通警告等全球数据,数据量约60T。二是构建全领域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海洋地理时空数据服务体系,搭建统一的中国海事时空数据底座平台,实现海洋地理时空数据的一体化供给、一站式服务。针对海事监管、船舶导航、港区治理等行业典型需求,开发了“海e行”APP、中国海事民用海图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数字智能应用产品,“海e行”APP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导航APP和北斗应用终端,中国海事民用海图服务平台被作为交通运输部海事监管、海上搜救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官方用图。三是推动数据产品交易流通。研发数据产品“海情数知”,陆续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数据交易机构挂牌,是中央部委首个通过合法合规形式落地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尝试,创新事业单位公共数据资产化路径探索。


1734420167612.jpg

图2 “1+1+N”海洋地理时空数据服务体系


平台建设以来,一是数链通达,助力涉海产业优本增效。向社会供应海图产品超400万年幅次,累计为10个省市、28个港口、数百家单位和企业提供海洋时空信息服务,节省财政资金重复开发费用7.5亿元。支撑海上风电、石油管道输送等国家级战略项目开发,降低电缆、管道事故发生,每年减少事故损失超亿元。二是数据入海,科技赋能提升公共服务。推进海上移动终端北斗导航规模化应用,“海e行”APP注册用户超180万,年调用北斗定位超百亿次。中国海事民用海图服务平台,服务40多家企业,5万多艘船只,20多个港口,20多万名船员,2023年调用量达百亿次。一系列智能应用为船舶和航运相关用户提供按需、实时、精准、安全、绿色的海洋地理时空数据服务,服务数据交换累计已超过20亿次。

大家关注
联系方式

电话:010--67123133

邮箱:shuzifw@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大地街1号红桥文创园5A号楼

邮编:100062